在现在很多幼儿教育中,有部分家长觉得孩子进了幼儿园,孩子的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务。教师负责教,家长只是作为一位旁观者。还有的家长不认同幼儿园的职业方式,与教师在想法意识上有分歧。难题所在,是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好习性无法得到延续,家长无法积极配合教师的职业,不仅教师的职业累,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好习性无法形成。
虽然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接受过良好教育,然而由于溺爱,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规范也不做严格要求。②因此,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日常职业中尤为重要。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都共同作为引导和促进幼儿成长的主要部分,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做到双方良好沟通和互动,在培养和引导幼儿的提高路线上,才能够做到让幼儿内在和外在更好地提高。
怎样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性:
一、家長与教师加强沟通
通过沟通增进父母与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让幼儿的家长可以充分地了解和知道幼儿在幼儿园的成长情况,同时树立正确的育儿意识,促进幼儿健壮提高。创设良好的家园关系是每个幼儿园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操作中总会出现难题,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园关系呢?
(一)尊重家长:做好家园合作就要尊重家长,不要居高临下地与家长谈话。幼儿教师在跟家长相互沟通和交流的经过中,除了要有针对性有规划地给家长传授幼儿教育的学说以及教育的具体方针活动,还需要召集家长举办关于幼儿的教育座谈会,可以将家长组织起来,一起交流关于孩子培养和引导方面的心得,并且鼓励家长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育儿智慧和经验,将经验分享给其他家长,做到相互促进。
(二)通过榜样影响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往往会有部分家长由于各种缘故不来参加,这时我们可以在活动结束时,将活动开展的照片张贴到班级群,并对到场的家长和提供帮助的家长表示感谢。这样既会促进家长参与活动,也会让家长明白我们需要他们的参与。
(三)做到随时交流:在小朋友放学时,活动结束时简简单单地聊上几句。要注意说话时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天然,诚恳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与尊重,从而架起一座沟通领悟的桥梁。
(四)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经验: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都是经过培训才上岗的,每个幼儿园中都有经验丰盛的教师,我们可以将这些老师在育儿方面的经验拓展资料整理,定期在幼儿园举行交流会,家长与教师交流育儿经验。有不懂的难题可以向教师提问,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壮成长。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以请专家教授,以做报告的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经验。只有科学地正确地教育幼儿,才会使幼儿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五)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幼儿的家长从事各种行业,我们可以利用职业的特点将家长融入我们的活动中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壮提高。
二、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职业
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性形成经过中,家长要起到监督影响。众所周知,一个好习性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务,这需要家长、教师不断地引导,让其慢慢地形成习性。比如在幼儿的就餐难题上,由于假期中家长要求不严格,孩子养成了吃饭前不洗手、吃饭拖拉等坏习性,当假期结束后教师就需要花很长一段时刻来调整。幼儿在园的时刻要比在家的时刻少得多,在家期间老师强调的事务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要求孩子改正的事务也需要家长起到监督影响。同时家长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让幼儿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这点尤为重要。曾经,冯德全教授就讲过“假期大于学期”的学说。
当前的学前家庭教育中,除了父母教育孩子外,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和其他人等。这些人虽然都是希望孩子成材,由于他们经历不同、学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等各方面的缘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大区别。这样在家园沟通中,教育理念就很难达成一致。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在幼儿在园期间关注幼儿,引导幼儿,还要与父母做好沟通,引导父母怎样开展家庭教育,这样家园合作才能落到实处。
三、教师与家长共同加强想法建设
教师与家长在想法上达成一致,有助于幼儿的想法行为建设,好的想法品德是做好社会人的根本。怎样使家长与教师在想法上达成一致呢?重要的是要交流想法。孩子们在想法上往往依赖家长及教师,要将教师及家长的想法统一,提高教师及家长的想法认识,将积极的想法传递给幼儿。只有教师和家长的想法统一,在一个层面上指导幼儿的行为,才能促进幼儿的成长。
家园合作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繁琐职业,我们要不断地沟通和拓展资料经验,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共同担负起促进孩子成长的重任。